游钟山
[宋代]:苏辙
江南四月如三伏,北望钟山万松碧。
杖藜试上宝公龛,众壑秋声起相袭。
青峰回抱石城小,白练前横大江直。
石梯南下府城闉,松径东蟠转山谷。
乔林无风声如雨,时见游僧石上息。
行穷碧涧一庵岩,坐弄清泉八功德。
归寻晚饭众山底,困卧定林依石壁。
朝游不知涧谷远,莫归但觉穿双屐。
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间迹。
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待山前粥。
丈夫济时诚妄语,白首居山本良策。
茹蔬饭糗何足道,纯灰洗心聊自涤。
失身处世足愆尤,愧尔山僧少忧责。
江南四月如三伏,北望鐘山萬松碧。
杖藜試上寶公龛,衆壑秋聲起相襲。
青峰回抱石城小,白練前橫大江直。
石梯南下府城闉,松徑東蟠轉山谷。
喬林無風聲如雨,時見遊僧石上息。
行窮碧澗一庵岩,坐弄清泉八功德。
歸尋晚飯衆山底,困卧定林依石壁。
朝遊不知澗谷遠,莫歸但覺穿雙屐。
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掃盡人間迹。
客到惟燒柏子香,晨饑坐待山前粥。
丈夫濟時誠妄語,白首居山本良策。
茹蔬飯糗何足道,純灰洗心聊自滌。
失身處世足愆尤,愧爾山僧少憂責。
唐代·苏辙的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共有诗(1499篇)
明代:
边贡
书来休更问新衔,蹇命非才久自谙。游屐谩誇探虎窟,钓竿何用狎龙潭。
终知展季三宜黜,岂但嵇康七不堪。传语故交虚北望,已看华发住江南。
書來休更問新銜,蹇命非才久自谙。遊屐謾誇探虎窟,釣竿何用狎龍潭。
終知展季三宜黜,豈但嵇康七不堪。傳語故交虛北望,已看華發住江南。
宋代:
许棐
半落釭花午夜闲,戍衣裁就寄君难。雁来不带平安字,却带边风入帐寒。
半落釭花午夜閑,戍衣裁就寄君難。雁來不帶平安字,卻帶邊風入帳寒。
明代:
张子翼
谈心握手细论交,冲雨何妨晓出郊。空谷有缘频倒屣,草堂无径欲诛茅。
且凭尊酒攒幽思,未暇炎凉与世嘲。此别思君无个事,山门惟许一僧敲。
談心握手細論交,沖雨何妨曉出郊。空谷有緣頻倒屣,草堂無徑欲誅茅。
且憑尊酒攢幽思,未暇炎涼與世嘲。此别思君無個事,山門惟許一僧敲。
:
欧必元
江亭送客酒盈尊,江山秋风木叶翻。三百滩头看夜月,万重山色送啼猿。
求丹不问千年汞,作赋能销二女魂。花底青丝游骑遍,河阳栽后几株存。
江亭送客酒盈尊,江山秋風木葉翻。三百灘頭看夜月,萬重山色送啼猿。
求丹不問千年汞,作賦能銷二女魂。花底青絲遊騎遍,河陽栽後幾株存。
元代:
廖大圭
茅屋阴阴水北村,满床书卷一桐孙。雨声长在黄梅树,四月来时不出门。
茅屋陰陰水北村,滿床書卷一桐孫。雨聲長在黃梅樹,四月來時不出門。
宋代:
释居简
教欲明南国,无如小召公。埙篪后先奏,鲁卫古今同。
特操银潢远,清班玉笋空。洛阳潮雪外,脚脚是华风。
教欲明南國,無如小召公。埙篪後先奏,魯衛古今同。
特操銀潢遠,清班玉筍空。洛陽潮雪外,腳腳是華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