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济桥语
						[宋代]:释印肃
						
						
						
						
							 此渡若非桥,不放众生过。
过去现在佛,并西来达磨。
皆是接群迷。直指人这个。
如今人不知,颠倒成患祸。
坚执有为功,善恶争扬播。
学道不识心,所以尘不破。
若悟即本心,永劫无退堕。
说法非干舌,山河大地和。
行脚不曾移。举步无空过。
如斯妙性空,方与人担荷。
大用这无心,非福亦非祸。
於中无妄作,不异阿弥陀。
法界无别物,一菩提为座。
修桥布路为含灵,转凡成圣如行货。
游戏菩提谁得知,只恐迷情却放过。
大丈夫,莫放过,
提起眉毛来继和。大家拍手渡桥来,
方笑普庵只这个。咄,
开口全音只我闻,桃花含笑乱纷纷。
心非遍界真成妄,意净情忘法法真。
  
							
							 此渡若非橋,不放衆生過。
過去現在佛,并西來達磨。
皆是接群迷。直指人這個。
如今人不知,颠倒成患禍。
堅執有為功,善惡争揚播。
學道不識心,所以塵不破。
若悟即本心,永劫無退堕。
說法非幹舌,山河大地和。
行腳不曾移。舉步無空過。
如斯妙性空,方與人擔荷。
大用這無心,非福亦非禍。
於中無妄作,不異阿彌陀。
法界無别物,一菩提為座。
修橋布路為含靈,轉凡成聖如行貨。
遊戲菩提誰得知,隻恐迷情卻放過。
大丈夫,莫放過,
提起眉毛來繼和。大家拍手渡橋來,
方笑普庵隻這個。咄,
開口全音隻我聞,桃花含笑亂紛紛。
心非遍界真成妄,意淨情忘法法真。
 							 
						 
						
													
					 
					
				 
																
				
				
					
					唐代·释印肃的简介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共有诗(332篇)				
				 
				
				
					
					
						明代:
						岑徵
					
					
					
					
						 朱戟成行马鬣前,垄头云气接朱仙。椒浆不是黄龙酒,滴到泉台也枉然。
  
						  朱戟成行馬鬣前,壟頭雲氣接朱仙。椒漿不是黃龍酒,滴到泉台也枉然。
  
					 
									 
				
					
					
						:
						鹤算
					
					
					
					
						 老来拙懒愿全违,不道衰颓事事非。有酒可能谋剧饮,无钱且自典春衣。
唐花过眼空红紫,晋帖留心有瘦肥。偶向庭前观止水,也同鸥鹭学忘机。
 
						  老來拙懶願全違,不道衰頹事事非。有酒可能謀劇飲,無錢且自典春衣。
唐花過眼空紅紫,晉帖留心有瘦肥。偶向庭前觀止水,也同鷗鹭學忘機。
 
					 
									 
				
					
					
						:
						郭登
					
					
					
					
						 霜重梧桐叶渐飞,浅黄欺绿上荷衣。
鲈肥江上秋将晚,酒熟山中客未归。
 
						  霜重梧桐葉漸飛,淺黃欺綠上荷衣。
鲈肥江上秋将晚,酒熟山中客未歸。
 
					 
									 
				
					
					
						唐代:
						龚诩
					
					
					
					
						 红衣落尽翠盘倾,浣我清波一鉴明。说与儿童须摘尽,莫留馀叶引秋声。
  
						  紅衣落盡翠盤傾,浣我清波一鑒明。說與兒童須摘盡,莫留馀葉引秋聲。
  
					 
									 
				
					
					
						宋代:
						岳珂
					
					
					
					
						 有王茂宏之笔势,予非取其丽。
从容而大肆,巧者以愧,
 
						  有王茂宏之筆勢,予非取其麗。
從容而大肆,巧者以愧,
 
					 
									 
				
					
					
						:
						萧劳
					
					
					
					
						 山醒雪涊又春天,濡染东风几许妍。头白花红同过日,人贫诗富各增年。
半湖新水疑临境,满地青苔欲拾钱。危槛身凭楼一角,却教心系乱峰前。
 
						  山醒雪涊又春天,濡染東風幾許妍。頭白花紅同過日,人貧詩富各增年。
半湖新水疑臨境,滿地青苔欲拾錢。危檻身憑樓一角,卻教心系亂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