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一律的成语故事

拼音qiān piān yī lǜ
基本解释比喻文章、题材、写法等公式化。也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
出处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千篇一律,诗道未成,慎勿轻看,最能易人心手。”
千篇一律的典故
晋朝时期,司空张华经常模仿东汉时期著名诗人王粲的作品作诗,他的诗多叙写儿女柔情,讲究绮丽的辞藻和修辞。在当时小有名气。但真正内行人并不十分欣赏他的作品。南朝诗人谢灵运评价他的诗是千篇一律没有新意。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千篇一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零光片羽 | 黄远庸《记者眼光中之孙中山》:“其所对北京内外记者所言,皆不过此三种政策之零光片羽,盖孙先生之乐观主义如此。” |
| 犀牛望月 | 《关尹子 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 贫贱不能移 |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 取而代之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
| 敲诈勒索 | 曲波《林海雪原》:“专门纠察库仑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为非作歹,敲诈勒索,无恶不作。” |
| 民不畏死 |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 婆婆妈妈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回:“宝玉,你忒婆婆妈妈的了。” |
| 急功近利 |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卷九 对胶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功。” |
| 敢不承命 | 《仪礼·士昏礼》:“吾君子顺先典,贶某重礼,某不敢辞,敢不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