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离死别的成语故事


生离死别

拼音shēng lí sǐ bié

基本解释活人之间的分离就像与死者永别一样。形容很难再见面或永远分别。

出处《陈书 徐陵传》:“况吾生离死别,多历暄寒,孀室婴儿,何可言念。”


生离死别的典故

南朝时期,梁武帝接纳西魏降将侯景,被侯景攻陷京城,侯景想把京城的人连同梁武帝活活饿死。文人徐陵的父亲也在城内。徐陵非常着急,就给仆射杨遵彦写信,希望能放他父亲出来,他在信中把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的悲切伤痛刻画得淋漓尽致。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生离死别)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手舞足蹈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乐则生矣,全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条条大路通罗马 艾煊《大江风雷》第五部:“小司书不等何为说完,就打断了她的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难言之隐 清 钱谦益《跋留庵》:“钱氏少为党魁,晚托禅悦,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
囊萤映雪 元 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有胆有识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回:“金羽妹子,绝世聪明,有胆有识,今年也是七岁,可怜有才无命。”
旧地重游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广州,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我是住过三个多月的,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旧地重游了。”
鬼烂神焦 唐 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
春山如笑 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饮水思源 北周 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进道若退 《老子》:“明道若昧,进道若退。”